以上六再審上訴人委托訴訟代理人:李力濤,石家莊市平山工業(yè)區(qū)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。
再審被上訴人(一審原告):李某某,農(nóng)民。
委托訴訟代理人:任志國,河北詠遠律師事務所律師。
再審上訴人李某某、劉某某、李聯(lián)婷、崔二書、李梅、李釗與再審被上訴人李某某相鄰關系糾紛一案,平山縣人民法院于2006年5月15日作出(2006)平民一初字第12-13號民事判決。判后,李某某不服,提起上訴。本院于2006年8月21日作出2006年石民二終字第00860號民事判決,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,該判決已經(jīng)發(fā)生法律效力。李某某不服,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,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5日作出(2010)冀民申字第1456號民事裁定,指令本院對本案進行再審。本院于2014年9月19日作出(2011)石民再終字第00379號民事裁定,撤銷原一、二審判決,發(fā)回重審。平山縣人民法院于2016年3月30日作出(2015)平民再初字第6號民事判決。判后,李某某、劉某某、李聯(lián)婷、崔二書、李梅、李釗均不服,提起上訴。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。本案現(xiàn)已審理終結。
平山縣人民法院重審查明,原、被告東西相鄰,原告居東,被告居西。經(jīng)現(xiàn)場勘驗,原告北房與被告北房之間有一夾道,長5米,南頭寬1.45米,北頭寬1.4米。夾道北口與村集體東西向道路相通,夾道南口往南1米,被告緊挨原告房院西墻建起了南房根基,無法再向南通行。該根基南北長14米(北段緊挨原告房院西墻部分南北長8.9米),高出原告房院地面0.55米,高出被告房院地面0.45米,原告房院和被告南房根基均建于2006年。原告現(xiàn)房院未超出原告證載范圍。原、被告房后(北)集體道路暢通,沒有障礙物,原、被告此處通行糾紛已解決。另查明,1987年全縣農(nóng)村宅基地清理登記時,原、被告爭議夾道登記在了被告宅基使用證上,2006年原、被告因道路通行發(fā)生糾紛后,原告提起行政訴訟,平山縣人民法院作出(2006)平行初字第14號行政判決,撤銷了平山縣人民政府1987年12月為李亮庭、李某某之父李振林頒發(fā)的第23-418號宅基地使用證,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(2007)石行終字第00022號行政判決,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。該判決生效后,被告李某某未辦新證。上述終審行政判決書查明,原告房屋建于1966年,從其房屋西側(cè)集體麥場邊通行。1983年李振林在該麥場建房居住,兩家之間形成一不規(guī)則夾道,雙方均由此通行。該判決認定李某某、李亮庭兩家之間的夾道形成于1983年左右,雙方在此通行多年。重審期間被告未提供新的宅基使用證。
平山縣人民法院認為,原、被告兩家房屋之間有夾道,該夾道形成于1983年,原、被告在道路通行多年的事實,已被本院和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效的行政判決書確認,因此,本院對原告所主張的原、被告兩家房屋之間有夾道,該夾道形成于1983年,原、被告在此通行多年的事實依法予以認定。雖然被告方在庭審中提供了證人任某、李某出庭作證,稱原、被告兩家的房屋之間沒有夾道,但是這些證人的證言不能對抗生效判決所確認的事實,故本院對被告提供的這些證人的出庭證言不予采信;雖然被告曾持有的1987年平山縣人民政府為其頒發(fā)的平政(宅)字第23-418號宅基地使用證載明的使用土地范圍包括了原、被告雙方爭議的夾道,但是該證已經(jīng)被生效的本院(2006)平行初字第14號行政判決書和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(2007)石行終字第00022號行政判決書撤銷,因此,被告方占用原、被告兩家房屋之間的夾道失去了依據(jù)。被告方在該爭議的道路上建根基,影響了原告家在此道路上通行,被告的行為違背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》第八十四條規(guī)定的相鄰關系原則,因此,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排除妨礙,恢復夾道暢通的請求予以支持。被告所建南房根基應拆除范圍:長度為自被告所建南房根基北邊向南10.3米(原告房院西墻外側(cè)8.9米加上原告房院西墻南頭拐彎處1.4米)、寬度為自原告房院西墻根基外側(cè)向西1.4米。原告北房后道路通行糾紛原審期間已解決,重審期間原告自愿撤回要求被告排除北房后道路妨害的請求,不違反法律規(guī)定,予以準許。綜上,經(jīng)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,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》第八十四條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》第十五條第(二)、(五)項之規(guī)定判決: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(nèi)六被告李某某、劉某某、李聯(lián)婷、崔二書、李梅、李釗拆除占用原告房院西墻根基外側(cè)道路所建南房根基(自被告所建南房根基北邊向南10.3米長、自原告房院西墻根基外側(cè)向西1.4米寬),保障該道路暢通。
案件受理費50元,由六被告負擔,判決生效后五日內(nèi)交納。
經(jīng)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的事實一致,上述事實有當事人陳述、李某某的平政(宅)字第23-356號宅基地使用證、已生效的平山縣人民法院(2006)平行初字第14號行政判決書和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(2007)石行終字第00022號行政判決書、現(xiàn)場勘驗筆錄及平面圖、庭審筆錄等證據(jù)在案佐證。
本院認為,不動產(chǎn)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(chǎn)、方便生活、團結互助、公平合理的原則,正確處理相鄰關系。再審上訴人與再審被上訴人兩家房屋之間爭議夾道形成于1983年,雙方在爭議夾道通行多年,此事實已經(jīng)被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所確認。再審上訴人訴稱爭議夾道系再審上訴人家的院子,無證據(jù)證實;占用夾道不影響再審被上訴人通行,與事實不符,本院不予采納。據(jù)此,六再審上訴人占用夾道已失去依據(jù),且影響再審被上訴人的道路通行,再審被上訴人要求再審上訴人排除妨礙,恢復夾道暢通,應予支持。綜上,李某某、劉某某、李聯(lián)婷、崔二書、李梅、李釗上訴理由不成立,應予駁回;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,適用法律正確,應予維持。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》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(一)項之規(guī)定,判決如下:
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。
二審訴訟費50元,由再審上訴人李某某、劉某某、李聯(lián)婷、崔二書、李梅、李釗共同負擔。
本判決為終審判決。
審 判 長 楊景彬 審 判 員 張瑞征 代理審判員 楊文濤
書記員:李冉
成為第一個評論者